2019太空技术和平应用(健康)国际研讨会开幕

孟彦   2021-11-01


        2019年11月18日,航展之城中国珠海,为期三天的“2019太空技术和平应用(健康)国际研讨会”(简称“珠海国际太空大会”)隆重开幕。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、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、国际和平联盟(太空)联合主办,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、宇航员、业界领袖、政府官员等1000余名代表,分别在珠海主会场和北京、海南分会场,共话太空经济产业发展,深化航天多边交流合作。

      和平利用太空——以科技力量构建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太空技术,被誉为“科技群山之顶的珠穆朗玛峰”。本次大会以太空技术和平利用为宗旨,具有重要历史意义。

        据国际和平联盟(太空)执行主席王天怡博士介绍,太空技术无国界、高边疆、触手可摸,方便面、冰淇淋、微波炉、信用卡使用系统、电视转播、互联网等,都来自太空技术。目前,太空技术正在健康、教育、工业、农业,林业、环保和灾害预防等领域广泛使用。本届大会选题于太空技术和平利用,是科技改变生活、科技推动和平的努力和探索。

      会议主办方、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负责人梁小虹认为,“航天到底能不能颠覆未来?我真的不知道,但是航天一定能够影响未来”。他介绍说,转化推动科技成果、促进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他们的中心任务,他们将在太空技术和平利用方面,承接转移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服务工作,加强与企业的联系,发展国际间交流,建立起国际间相互合作关系。

        “同一太空,同一梦想。”正是本届大会奏响的和平之声。

        历史盛会——世界主要航天组织首次联袂举办

        非官方、惠民生、国际化,是珠海国际太空大会的鲜明亮点。

        大会吸引了国际宇航联合会、国际宇航科学院、国际空间法学会,以及美国航天基金会、太空探索者协会、国际空间医学全球峰会、国际空间大学等七大世界主要航天组织的广泛参与,他们作为特别支持单位,首次与中国主办方一道联合举办这场历史性意义的航天盛会。

        世界8个主要航天国家、8场高端论坛、66个主旨报告,内容涵盖航天科技创新、医疗健康、遥感探测、空间育种、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。出席珠海国际太空大会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田玉龙形象地赞誉:“七大组织聚在一起办会,这是太空‘达沃斯’。”

        国际宇航联合会、国际宇航科学院、国际空间法学会,在世界宇航界并称“三驾马车”,他们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宇航联大会,这场大会被称为宇航界的“奥运会”。珠海国际太空大会联合主席、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安·费施廷格说,作为航天大国,中国在由来自69个国家、400个成员的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扮演了领导型的角色,珠海国际太空大会毫无疑义是国际宇航界一次高品质的国际峰会。

        珠海国际太空大会联合主席、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-米歇尔·康坦说,和平利用太空技术,可以造福于人类的日常生活。推动太空教育,则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太空科学。以珠海国际太空大会为契机,全世界拥有150个成员的国际宇航科学院将在北京开办办公室,与中国宇航学会联合打造一个研究中心,与中国展开新一轮全方位合作。

        国际空间法学会致力于空间治理,推动国际空间立法。珠海国际太空大会联合主席、国际空间法学会施罗格说,国际太空条约缔约52年,缔约国包括110个国家,太空技术和平利用是缔约国的共同承诺。在国际太空探索的转型期,必须创造一个稳定的太空法环境,珠海国际太空大会正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太空立法学术平台。

       产业化推动——打造万亿蓝海太空经济

        中科院院士包为民指出,国内的太空技术的探索集中在进出空间、利用空间、开发空间三大领域的攻关。为实现2045年航天强国的伟大愿景,中国正在形成地月空间“航班化”的运输能力,高效推动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,全面形成地月空间经济区。

国际宇航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,到2045年,全球进入空间轨道的任务规模达17万吨,其中97%集中在地月空间。

在珠海国际太空大会上,包为民院士正式发布“1小时全球到达”的太空运输构想,即通过宇航技术把人或货物送上亚轨道空间,再通过亚轨道飞行回到地面,实现从地球上任何地方抵达任意点,都可在1小时内完成。根据地月经济带的构想,地月经济总产值在2030年、2040年、2050年将分别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、19万亿人民币、93万亿人民币的体量。太空技术和平利用带来了全世界太空经济灿烂前景。

        珠海国际太空大会聚焦空间应用,尤其是在医疗健康、遥感大数据、太空育种方面的应用,是推动太空经济国际合作、推进太空领域合作共赢、共同发展的国际平台。

        珠海国际太空大会名誉主席、国际宇航科学院(IAA)原副主席刘纪原说,民间发起、国际化运行的珠海国际太空大会是一次开放的大会、畅所欲言的大会、深入沟通的大会,希望通过民间的市场化运作,推动太空经济发展,推动国内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的新局面。

        珠海国际太空大会正在成为一个品牌会议平台,架起一道国际空间技术、市场与人才对接的桥梁,推动太空经济落地生根。

        开放合作共享——打造国际太空合作新机制

       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,只有攻坚、开放、创新,才能形成新的世界经济格局。走向全人类的太空经济,只有在开发、合作的大环境中,才能加速进行,给全人类带来福祉。珠海国际太空大会的参会各方默契合作,共同推进国际太空合作新机制的形成。

        参加珠海国际太空大会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田玉龙介绍,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探索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,大力推动航天科技在防灾减灾、气候变化、信息社会、人类健康、教育试点方面的广泛应用,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多边、双边合作,迄今已与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,正在实施100多项国际合作协议,与国际航天界同行,共同致力于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。

        秉持开放、共享的理念,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在加大与世界各航天机构合作的力度,进一步推动航天科技应用于国民经济、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,大力推动太空经济、商业航天的发展。在不久前的全球地球观测GEO大会上,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宣布16米高分辨率数据向全球开放共享,让遥感卫星技术造福世界各国人民。

        田玉龙说,珠海国际太空大会是一种探索,也是一种创新,成功打造了一个开放性、国际化、友好型的社会公共平台,共同推动太空经济的发展。中国航天也将加大在空间医学、生命科学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,联合各国打造空间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合作平台,建立人才和教育基地。



        航天英雄杨利伟作为宇航员代表致辞说,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利用、平等互利、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,与世界各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与交流,与全世界人民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成果。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,人类理应在和平利用太空技术等方面求同存异,共谋发展,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创新,为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携手共进。

     “珠海国际太空大会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,让世界各国的航天同仁深化友谊,交流意见与建议,分享经验与梦想,推动合作与共赢,为太空技术和平利用,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”杨利伟说。

      未来已来——太空科技走向千家万户

        在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、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杨保华看来,国际太空经济有三大特点,一是总量大,二是增速快,三是雨后春笋般地涌入新的领域。

       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一组数据,2018年全球太空经济的总量已高达4147亿美元,其中,政府项目占比20%左右,商业航天占比80%。世界太空经济已进入商业航天主导的新时代。近四年间,世界太空经济增长了1.6倍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%,远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速。随着商业航天的勃兴,大量的新项目、新机构、新增长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入航天领域。2018年,中国的导航定位服务首次超过了传统卫星服务,达到980亿美元。包括中国北斗、美国GPS在内的导航服务,总收入已超过400亿美元。

        遥感卫星的发展,则使“数字地球”不断完善。数字地球加上低轨互联网星座,与地面的5G技术融合,对全世界的数字经济无疑是巨大贡献。出席珠海国际太空大会的世界知名太空宽带互联网公司OneWeb CEO 斯特克尔透露,到2021年,OneWeb就将完成近轨卫星星座部署,实现全球太空互联。本届珠海国际太空大会,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智慧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基于通信、导航、遥感于一体的空天地海栅格化智慧遥感空间信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---“蔚蓝计划”。联盟秘书长张长江介绍说,这是一张感知地球、保护地球、造福地球的智慧网,将服务于政府、企业和民众,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        对于方兴未艾的国际太空医学研究,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王一然从学术角度梳理了50年代国际空间医学的发展脉络,确立未来空间医学研究的三大方向:航天飞行对人的生理影响、太空环境中植物微生物动物细胞的生长特性、火星是否存在有机物和液态水,为载人火星探索做准备。

        未来已来,万亿美元量级的太空经济蓄势待发。作为国际国内首个民间推动、国际参与的太空大会,聚焦太空技术和平利用、填补相关空白的珠海国际太空大会,正在崛起为一个推进国际航天多边合作的大舞台。(作者:孟彦 宋繁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