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澍:空间技术健康应用可从“四个维度”深化理解和认知

2023-11-20

张澍

11月19日,“2023空间技术和平利用(健康)国际研讨会“共享空间科技,助力人类健康”论坛,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。

论坛由国际和平联盟(太空),中华保健中心,国宾企业家俱乐部主办。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与空间生物学专业委员会,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,中国民族卫生协会,北京理工亘舒科技有限公司为支持单位。

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,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,亚太心律学会、世界心律失常学会前任主席张澍,就智能健康作了精辟发言。


lPSPACE大会我过去参加过两次,当时我们对航空医学跟健康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还不是特别清楚,现在看来,我已经有了非常深刻地认识。

如果说航天医学发展,给出两个选择,一个是战争,一个是健康,你觉得会挑哪一个,肯定挑健康。健康,就是在比较舒服的情况下生存,这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,也是人们的愿望。这个会议非常有意义,把航天航空医学跟健康结合在一块。这是一个角度。

第二个,我们要说健康的发展。过去认为是健康科学的发展,但现在不仅仅是这样了,健康科学已经发展到科学的每一个方面,跟很多其他领域的科学要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健康医学的发展。当然,航天医学跟我们的联合就变得非常重要,而且特别领先。

健康论坛圆桌会议

第三个角度,疾病预防。现在大家都说病越来越多,如心血管病、肿瘤、其他病。但是人的寿命一直在不断增加,那就不好解释为什么病多了,寿命却增加了?这是个科学问题。这就是我们在疾病从治疗领域发展到疾病的预防、疾病的康复。疾病预防前面还有生活方式的选择,康复后面还有疾病患者的管理,这一整套超乎了医生之外。今天我之所以来参加这个会,而不是在医院里给病人动手术,这就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。因为给病人动手术只解决一小部分问题。

我前几天跟很多人讨论,医疗技术只解决一个人的生命健康的三分之一,还有三分之二靠什么?要靠其他方面,比如心理状态、生活环境、习惯,听天由命的问题。从宇宙来讲,中国、美国都有这样的说法,比如所谓的上帝也好、人的境界也好,有一种决定人的生存和生命因素的,我们要认识它。而认识它的方法是什么呢?还是要靠我们在整个生存当中,地球上人要生存的更长,多少呢?人是120岁,病人60岁、80岁。另外,人不能活在地球上怎么办?要到外星去,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也是往那个方向去发展、去探索。这是我讲的第三个方面。

第四个角度,刚才吴永健教授讲了心血管病,我同样跟大家说心血管病是什么情况。心血管病是一个完全可以预防、可以治疗的,通过某种生活方式的改变,可以把心血管疾病延伸到很后的。现在大家都怕高血压病、动脉冠状疾病。

我们跟美国互相学习学得很好,美国人得心肌梗死的很多,但是得完以后他的选择是继续上班、运动。中国过去得了心肌梗死选择退休在家,这是两个国家的区别。

我们要学习美国先进的科技,中国要把病人相关的资料跟美国进行沟通。回到刚才的主题,数据、智能化、远程、病人管理,怎么样用一套最先进的技术,包括航天技术的应用。我们最关心数据,比如一个病人生病以前到底在哪里待、吃的是什么、每天运动量多少,早上几点醒来,每天打开手机一看哪天走了1万步、哪天走了8000步,走哪步的时候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最稳定、心跳最稳定、心脏没有心绞痛,这些数据要提供给医生。

大会现场

所谓智能化,如果有这么多数据,靠现有的医生是解决不了的,必须有智能化的设备帮助他通过数据给病人提供治疗方案。

还有远程医疗,大家都知道过去远程很难,因为没有5G技术等等。远程指导一个医生治疗疾病,心电图从这边到这边花的时间就是好几秒钟,好几秒钟可以决定一个病人的死活。而现在的通信技术几乎是同时,我看到躺在床上的病人心脏是什么样,我就告诉医生你赶快做什么治疗。

还有其他远程技术,比如心脏起搏器,里面就有远程技术,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把信息传导到医院里去。通过这些数据做好病人管理。病人在任何一个地方,打开自己的手机就可以知道当前心跳多少、血压多少、有没有问题。我们要逐步的把对疾病的诊疗机制不断提前,健康状态下也要关注生命体征和可能导致疾病的状况,所以病人管理的时候也要通过这些技术完成它。